
复旦微电调研纪要揭秘:藏在数字下的隐忧

好的,以下是我改写和扩写的文章,希望符合你的要求:
复旦微电投资者调研:藏在数字里的真实情况?
最近复旦微电公布了一份投资者调研纪要,里面有些东西挺值得玩味的。表面上看,公司好像一切正常,但细读之下,一些“小细节”总让人觉得哪里不对劲。
先进制程的“良苦用心”?
关于1xnm FinFET先进制程FPGA产品,公司说客户反映良好,但注意措辞是“小批量产品供客户验证使用”。验证是个什么概念?说白了,就是还在测试阶段,离大规模商用还远着呢。而且,新产品真的能替代28nm产品吗?公司自己也含糊其辞,说两代产品有差异化,客户有多种选择。
这话听着没错,但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尴尬的现实:先进制程的成本太高,或者良品率不高,导致无法完全替代成熟制程。毕竟,高可靠领域的客户更看重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不是一味追求最新的技术。说白了,28nm可能才是他们的“真爱”。
应收账款的“秘密”
2024年应收账款减值损失增加,原因是“高可靠客户的应收账款账龄较长”。这就有意思了,高可靠客户不是应该信誉度很高、资金实力很强吗?怎么反而成了应收账款的“重灾区”?
这里面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这些客户的付款流程比较慢,要么是公司的议价能力不足,不敢轻易得罪这些“金主”。但不管怎样,应收账款增加,都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海外业务的“无奈”
公司海外业务占比很小,对美国直接出口更是少得可怜。这说明什么?说明复旦微电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或者说,受到了某些外部因素的限制。
当然,公司可以说自己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但如果一直局限在国内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肯定会受到限制。毕竟,全球市场才是更大的舞台。
存储业务的“挣扎”
关于存储器业务,公司承认消费电子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这几乎是废话,现在存储芯片的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但问题是,复旦微电在高可靠级别存储产品上占比很高。这听起来好像很高端,但实际上可能意味着市场空间相对较小,难以实现规模效应。而且,一旦竞争对手也进入这个领域,公司的优势可能很快就会丧失。
年报数据的“伪装”
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略有上升,但归母净利润却大幅下降。这说明什么?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下降,或者说,成本在上升。
而且,虽然第四季度业绩有所好转,但这并不能掩盖全年整体下滑的趋势。毕竟,单季度的数据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代表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