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鋼鐵帝國崛起!找鋼集團血洗港交所,百億估值背後竟是…

鋼鐵帝國崛起!找鋼集團血洗港交所,百億估值背後竟是…摘要: 找钢集团成功登陆港交所:中国产业互联网平台迎来新里程碑2025年3月10日,找钢产业互联集团(以下简称“找钢集团”)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676.HK。创始人、...

找钢集团成功登陆港交所:中国产业互联网平台迎来新里程碑

2025年3月10日,找钢产业互联集团(以下简称“找钢集团”)在香港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6676.HK。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东在港交所敲响了上市锣声,标志着这家深耕钢铁产业互联网多年的企业,终于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鋼鐵帝國崛起!找鋼集團血洗港交所,百億估值背後竟是…

此次上市不仅是找钢集团自身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被视为中国钢铁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找钢集团的成功上市,无疑为整个产业互联网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预示着该领域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产业互联网平台第一股”:找钢集团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锣声

十三年磨一剑,终圆上市梦

历经十三年的发展,找钢集团终于成功登陆港股,并荣膺“中国产业互联网平台第一股”的美誉。

鋼鐵帝國崛起!找鋼集團血洗港交所,百億估值背後竟是…

王东表示,尽管这一天比原计划晚了五年,但始终在找钢集团的战略规划之中。在港交所敲锣之后,他随即赶回上海,为次日举行的“中国数字化钢贸论坛”做准备。

战略转型:从自营零售商到产业互联网平台

找钢集团在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其定位是连接钢铁交易行业各方参与者的数字化平台,提供涵盖钢铁交易全链条的一站式B2B服务,包括在线钢铁交易、物流、仓储加工、SaaS产品以及大数据分析。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3年,找钢集团数字化平台上的第三方钢铁交易量约为4730万吨,约占国内第三方在线钢铁交易总量的40%,稳居国内最大的第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地位。

回顾2018年6月,找钢集团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于同年12月通过聆讯。然而,就在市场普遍认为其即将成功上市之际,找钢集团却在次年5月主动申请中止上市。彼时,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综合考量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自身的发展战略等因素。

鋼鐵帝國崛起!找鋼集團血洗港交所,百億估值背後竟是…

王东坦言,在过去的五年里,找钢集团果断舍弃了自营业务,实现了从国内头部自营零售商向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转型。这一重大战略转变,不仅符合国家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更助力企业实现了百亿估值。2022年,找钢集团重启上市计划,并于次年8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De-SPAC模式:稳妥的上市路径选择

此次,找钢集团选择通过De-SPAC模式(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上市)二度叩开港交所的大门。王东表示,这并非首选方案,但根据当时的港股IPO市场行情和融资条件,这是为转型后的找钢集团争取更好估值,所能选择的最为稳妥的路径。

简单来说,De-SPAC模式是一种“先融资、后上市”的方式。以找钢集团为例,它需要通过反向并购的方式,在港股市场寻找一家SPAC公司,然后将其自身与SPAC公司合并。同时,其所主张的100.04亿港元估值,获得了徐州臻心、宁海真为、东方资管等8家专业投行的认可,并获得了相应比例的融资。完成上述两个环节后,找钢集团向中国证监会报审,经港交所聆讯通过,即可在香港以百亿市值完成上市。相较于2018年5月18日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79.30亿元(约85.68亿港元)的估值,找钢集团在此轮估值中实现了约16%的增长。 王东的断舍离:舍弃亿元利润,换取百亿估值

自营业务的抉择:规模与平台的权衡

2019年,找钢集团毅然决然地开启了平台化转型之路。这一举动,是王东的决心,更是他的魄力。

根据找钢集团2018年版招股书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该公司的年度交易规模(GMV)分别约为182亿元、363亿元和639亿元,总的钢材产品交易量分别为821.1万吨、1354.8万吨和1651.8万吨。其中,自营业务的交易量分别为302.1万吨、363.9万吨和513.6万吨。

“当找钢的年钢材自营业务量超过500万吨时,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过亿元的净利润,还有高达80万吨的年库存。”王东表示,这让他看到了自营业务持续规模化发展的天花板。

互联网平台通过开展自营业务来盈利,这本身没有错吗?

王东认为,早在2012年找钢集团创立之初,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就存在着模式之争。就像当年的京东和淘宝,分别代表了自营和平台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找钢最初选择了两条路线并行,结果是自营业务发展得更快。

在找钢集团首次递交招股书之前,王东一直在思考:这是否是他真正想要的互联网平台?过度依赖自营业务带来的利润,反而会不利于平台业务的发展,从而限制投资方对找钢未来发展前景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会让更多的钢贸商对其平台属性产生怀疑,加剧对“裁判员+运动员”双重身份的警惕。

平台化转型的价值:用户增长与盈利拐点

2019年,找钢集团正式启动平台化转型。幸运的是,找钢集团的转型得到了身后大多数投资方的认可和支持。王东笑着说,经纬、险峰、IDG、首钢基金等都是经验丰富的投资机构,他们更清楚平台所蕴含的价值,也明白“中国第一大零售钢贸商”的名头在资本市场上难以卖出高价,因此他们自然希望找钢集团能够进行调整,从而冲击平台商的估值。

随后的两年里,投资圈也逐渐看到了找钢集团转型后的韧性和所取得的成绩。

根据其2024年版招股书中公开的数据显示,与五年前相比,该平台的年度经营GMV和交易钢材产品吨量的增长均超过了3倍。与此同时,平台用户数量大幅提升,用户复购率高达9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找钢集团迎来了盈利拐点,2024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为3.85亿元,并保持持续为正的态势。

鋼鐵帝國崛起!找鋼集團血洗港交所,百億估值背後竟是… 找钢集团的平台价值再思考:打破“B端直采最优”的误解

钢贸行业的特殊性:信息不对称与交易复杂性

在找钢集团成功上市之际,王东更加看重的是资本市场为其带来的公信力与品牌价值。

他介绍说,在中国500强企业和上市公司中,已经有超过200家成为了找钢集团的用户。此次成功上市,将有助于增强央企、国企对第三方平台的信任度和采购量,同时也将为找钢集团加速开拓海外市场带来诸多现实的助力。

大型企业在采购钢材产品时,往往都是大宗采购,为什么它们不直接向钢厂采购,而是选择工业原材料互联网平台呢?

这是外界对找钢集团在产业链中所处位置以及其所发挥价值的一个疑问。

尤其是在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发展模式进入新周期之后,传统基建、传统制造都在向“新”转型,钢铁行业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市场对普通钢材产品的需求萎靡不振,价格也持续下跌,那么,找钢集团的平台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鋼鐵帝國崛起!找鋼集團血洗港交所,百億估值背後竟是…

价格波动与采购策略:平台的价值所在

王东就此阐述了以下三点看法:

首先,一般企业能够直接从钢厂采购,这是外界对钢贸行业最大的误解。上游的大多数钢厂主要生产板材、线材、型材和管材这四大类产品,而下游不同类型的客户所需要的却是经过加工后的钢材零部件,这就像食客直接从种植土豆的农民手中购买土豆来做牛肉一样。因此,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家钢材加工厂和钢贸商才是真正的供应方,它们总共经营着约60万个SKU的钢材产品。即使是同类、同款的钢材制品,需求方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用途来进行区分。例如,沙漠地带和沿海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都会用到螺纹钢,但是二者所需要产品的多项参数却相差甚远。找钢集团的价值就在于解决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在交易环节帮助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其次,钢材的价格比黄金的价格波动更加敏感,钢厂一定是价格的“守方”。钢铁作为大宗的基础工业品,其价格每日都会受到全球原料、市场环境、生产能力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钢材的价格波动比黄金更加频繁。无论市场价格如何波动,钢厂一定是第一个涨价、最后一个降价的。而大型的建筑商、机械制造商在采购之前,都需要进行周期性的需求分析,并实施分批采购,一个订单批次可能会涉及到数百款不同类型的产品。并且,它们还需要根据产品、仓储运输交割等成本条件,寻找在各个省份中最合适的供应商,从而降低资金投入强度,并规避价格风险。

中国企业出海:线上钢贸交易的新机遇

第三,中国企业大规模出海,同样也需要便捷和安全的线上钢贸交易。国外的消费者非常羡慕中国网购商品的丰富性和便捷性,其实工业品也是如此。当大批中资企业到海外市场投资或承接项目时,也会面临缺少像“找钢”这样平台化服务的困惑。例如,在中东地区,中国的钢材运输到当地后,面临着加工难的问题,这就为找钢集团前往当地开拓资源、搭建服务体系提供了机会。 上市后的发展蓝图:开拓新业务,加速海外扩张

国内市场:深耕细分领域,拓展产品范围

扭亏为盈,既是投资人对找钢集团上市后的期许,也是对王东和“找钢模式”探索13年价值的终极考量。

根据找钢集团招股书披露,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找钢集团的期末总负债分别约为137.90亿元、159.96亿元、182.03亿元和 174.79亿元,期末总资产分别约为78.28亿元、96.82亿元、117.65亿元和109.88亿元。由此计算可得,该公司在同期的亏绌总额分别约为59.62 亿元、63.14 亿元、64.38亿元、64.91亿元。

面对这一数据,王东的答复是,这并非金融性负债(借款),而是钢贸流通交易中自然所产生的经营性负债,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记账方式对公司记债方式的要求。在找钢集团的经营模式中,乙方在平台上向甲方下单,甲方向平台商指定的仓库发货并拿到货款。但乙方付款的条件是见货给钱,其从仓库提货往往有一个时间差,这就形成了资金流转的空档期,计入平台商的总负债表中。

鋼鐵帝國崛起!找鋼集團血洗港交所,百億估值背後竟是…

海外市场:借力“出海”东风,开辟新蓝海

找钢集团上市后,将如何设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

王东介绍说,该公司下一轮业务拓展会围绕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分别推进实施。

在国内市场,一方面将加大对非建筑用钢客户的开拓力度,例如新能源汽车、船舶、机械制造等行业;另一方面,找钢集团的平台业务还将拓展到包括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等领域。

在海外市场,找钢国际已经积累了10年的探索经验,在过去的两年里,找钢国际取得了突破性的成长,成为了公司业绩新的支柱。王东介绍说,尤其是在中东地区,该平台为中资企业投资或承接项目提供的配套服务,顺势快速积累了当地资源,开拓了用户群体。随着国内企业大规模出海行动的升级,找钢集团也将顺势而为,加快开拓更多新的蓝海市场。

找钢模式的价值:交易环节的优化与提升

找钢集团的模式能够在所有的工业品领域被复制吗?

王东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对此的总结是:只有当传统交易的询报价环节足够冗余、流程足够长,产品类目SUK量足够多、市场交易规模基础量足够大时,“找钢模式”才能更加凸显其价值。

市值管理:国家战略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找钢集团上市后,将如何做好市值管理?

王东说,找钢集团契合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典型代表。上市后的找钢集团,只要在新赛道上持续努力、保持领先,就会有四股力量支撑起找钢的价值。这四股力量分别是:紧跟国家战略和产业政策,持续解决用户痛点、优化提升平台服务及产品,搭建能够与时俱进的团队,以及借助资本力量强化良性循环。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