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广交会新能源热降温:出口繁荣背后的三大隐忧

广交会新能源热降温:出口繁荣背后的三大隐忧摘要: 广交会“新能源热”背后的冷思考:繁荣表象下的隐忧广交会又一次热闹开锣了,这次最吸睛的莫过于“新能源热”。走在展馆里,人头攒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品展区,简直比智能机器人展...

广交会“新能源热”背后的冷思考:繁荣表象下的隐忧

广交会又一次热闹开锣了,这次最吸睛的莫过于“新能源热”。走在展馆里,人头攒动,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品展区,简直比智能机器人展区还拥挤。参展商们也乐开了花,纷纷表示第一天询价的客户就络绎不绝。这景象,让人不禁觉得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春天真的来了。

老字号的新烦恼:转型与坚守

上海白象天鹅电池,这可是从第一届广交会就没缺席的老牌企业。外贸出口占了他们年销售额的80%,产品遍布亚非拉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经理马沪毓说,今年客户最关注的是他们新推出的储能和太阳能产品,尤其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澳大利亚的客户。

不过,我总觉得这些老字号企业,在新能源的浪潮下,既兴奋又焦虑。兴奋的是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焦虑的是如何在新技术、新模式的冲击下,保住自己的“老字号”招牌。毕竟,储能和太阳能,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赛道,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可不仅仅是传统电池企业。

新势力的野心:出口二手车背后的逻辑

成都中鑫海实业,一家业务涵盖房地产、建筑工程、汽车零售和工业制造的企业,也带着两辆新能源汽车来参展了。执行董事杨姗说,他们是成都第一批二手车出口试点企业,之前几届广交会效果都不错,这次希望能开拓更多国家的客户。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他们居然做起了二手车出口。这背后,一方面反映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饱和,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二手车出口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的条件。但问题是,二手车出口,涉及到复杂的法规、物流、售后服务等问题,中鑫海这样的企业,真的准备好了吗?

“新三样”的光环:技术创新还是政策红利?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组件,被誉为中国出口贸易的“新三样”。商务部的官员也说,“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鲜明底色。这话听起来很提气,但细想一下,这些“新三样”的崛起,有多少是真正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又有多少是靠政策补贴和市场红利堆砌起来的?

不可否认,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在核心技术、品牌建设、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如果只是靠低价竞争和政策扶持,恐怕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广交会:机遇与挑战并存

广交会无疑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但也并非万能灵药。对于那些想借广交会“镀金”的企业来说,如果不沉下心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恐怕只能是昙花一现。

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出海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好风险防范。毕竟,国际贸易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不确定性。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