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鲍威尔变脸:稳定币监管箭在弦上,银行拥抱加密货币是馅饼还是陷阱?

鲍威尔变脸:稳定币监管箭在弦上,银行拥抱加密货币是馅饼还是陷阱?摘要: 鲍威尔的“新姿态”:稳定币监管的必要性与银行Crypto业务的松绑假象杰罗姆·鲍威尔又出来喊话了,这次的主题依然是老生常谈的稳定币监管。一方面,他声称要为稳定币建立监管框架,仿...

鲍威尔的“新姿态”:稳定币监管的必要性与银行Crypto业务的松绑假象

杰罗姆·鲍威尔又出来喊话了,这次的主题依然是老生常谈的稳定币监管。一方面,他声称要为稳定币建立监管框架,仿佛一夜之间对这种“数字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他又暗示可能放宽对银行与Crypto行业互动的监管规定,似乎要给这个充满争议的行业松绑。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盘算?恐怕不仅仅是“维护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这么简单。

稳定币:披着“稳定”外衣的监管真空

稳定币,顾名思义,本应是加密货币世界里的一股清流,锚定法币,承诺稳定,以此打消人们对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的顾虑。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稳定币的底层资产是否真的足额抵押?发行机制是否透明?这些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所谓的“稳定”,更像是一个精心包装的谎言,掩盖了其内在的脆弱性和潜在的风险。

国会的新“兴趣”:迟来的监管框架?

鲍威尔提到,国会两院都在重新努力为稳定币框架立法,这多少让人感到一丝讽刺。稳定币发展至今,早已成为一个庞然大物,转账金额甚至超过了Visa,监管却依然缺位。如今国会才姗姗来迟地表示要“重新努力”,不禁让人怀疑,这究竟是出于对金融稳定的真正担忧,还是迫于市场压力,不得不做出的姿态?

“消费者保护”的幌子:监管的真正意图

鲍威尔强调,监管框架应包括消费者保护措施,确保透明度。这听起来冠冕堂皇,但实际上,监管的真正意图恐怕远不止于此。消费者保护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监管机构希望通过控制稳定币,来掌握数字经济的主导权,将加密货币纳入现有的金融体系,为其所用。

银行与Crypto:一场心照不宣的“暧昧”

美联储对于银行参与Crypto业务的态度,一直显得讳莫如深。一方面,他们声称要采取保守态度,防止风险蔓延;另一方面,又暗示可以放宽一些监管规定,鼓励“负责任的创新”。这种模棱两可的姿态,实则反映了美联储在传统金融与新兴数字资产之间左右摇摆的尴尬处境。

审慎的背后:监管的“放水”策略?

鲍威尔表示,只要对消费者的保护和金融安全能够得到保障,其中一些指导意见可能会放宽。这听起来像是对Crypto行业的一次“恩赐”,但实际上,更像是一种试探性的“放水”。美联储希望在可控的范围内,允许银行参与Crypto业务,从中分一杯羹,同时又不希望承担过多的风险。

合法合规:监管的“遮羞布”

“合法合规”是监管机构最喜欢使用的词汇,它既可以用来限制Crypto行业的发展,也可以用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只要Crypto企业能够满足监管的要求,获得所谓的“合法”身份,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传统金融体系,享受银行的服务。而监管机构则可以借此标榜自己既支持创新,又维护了金融稳定,可谓一举两得。

托管业务:风险可控的“安全”地带?

鲍威尔以Crypto托管为例,说明如果银行和监管机构了解这些活动的范围,就可以安全地开展此类服务。这暗示着,托管业务是银行参与Crypto领域的一个相对安全的切入点。通过为Crypto资产提供托管服务,银行既可以获得收益,又可以避免直接参与高风险的交易活动。然而,即便如此,托管业务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一旦托管的资产出现问题,银行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稳定币的野蛮生长:监管的“默许”?

在监管真空地带,稳定币一路狂奔,规模不断膨胀。去年,稳定币的转账金额接近14万亿美元,超过了Visa。这个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监管机构感到震惊,也足以证明稳定币已经成为金融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14万亿美元的“诱惑”:超越Visa的野心

14万亿美元的转账金额,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稳定币在支付和数字结算领域巨大的潜力。稳定币正在挑战传统支付体系的地位,试图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如果任由其发展,甚至有可能动摇法币的根基。然而,监管机构对此似乎一直保持着一种“默许”的态度,直到稳定币的规模大到无法忽视,才开始 belatedly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GENIUS法案》与《STABLE法案》: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

面对稳定币的野蛮生长,美国国会也曾提出过一些监管提案,例如《GENIUS法案》和《STABLE法案》。然而,这些提案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都无疾而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各方利益博弈,难以达成共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监管机构对于如何监管稳定币,缺乏明确的思路。这些提案更像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闹剧,除了表明国会“正在努力”之外,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美联储的“参与”:一场迟到的表演?

稳定币日益融入全球金融市场,美联储终于开始表态,要“参与”数字资产政策的制定。但这更像是一场迟到的表演,与其说是主动出击,不如说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

全球金融市场的“暗流涌动”:数字资产政策的“无奈”

在全球范围内,数字资产的崛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探索数字货币,制定相关政策。如果美国继续在数字资产领域保持沉默,势必会被甩在后面,丧失在未来金融体系中的主导权。因此,美联储的“参与”,更多的是出于维护自身地位的考虑,而非真正拥抱创新。

监管的“两面性”:创新与风险的“平衡”游戏

鲍威尔强调,稳定币立法需要在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这实际上是所有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一方面,他们希望鼓励创新,推动金融发展;另一方面,又担心风险失控,引发金融危机。因此,监管往往呈现出一种“两面性”:既要防止风险,又要为创新留下空间,这种微妙的平衡,注定了监管之路的漫长而曲折。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